【马克思主义学院】寻访学习线路,争做强国先锋——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生二支部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主题党团日活动

发布于 2022-06-25点击数:1635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我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中,勉励南大青年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让我校学子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为更好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2022611日,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生二支部于圣达楼211召开“寻访学习线路,争做强国先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主题党团日活动”总结会议。会议由2021级硕士生第二团支部副书记王云鹏同学主持。

会议伊始,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讲师李竹安以《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精神》为题,带领同学们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南大青年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的殷切勉励,并对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光荣事迹加以系统阐述,鼓励同学们从回信中汲取奋进力量,勇担时代重任,争做强国先锋。


 

随后,2021级硕士生二支部每个小组根据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围绕学习心得、调研成果、影音素材等方面展开介绍,引导同学们继承和发扬“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传承南雍薪火,汲取榜样力量。

 

鼓楼路线:红色初心寻根路

 


01:五二〇纪念亭

第一小组:王天资、高一、张博涵、陈又盟

五二〇纪念亭是为了纪念伟大的“五二〇”运动。这场爱国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要求,彰显了南大青年学生无畏、进取、担当、团结的精神,培养和引导那一代青年走上一条光明的道路。来到南京大学五二〇纪念亭,我们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以及一代代南大人英勇斗争的革命传统与英雄气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作为新一代南大人,我们更要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真正做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02:革命烈士纪念碑

第四小组:王云鹏、贾姣妹、黄梦茜、王世亨、徐潇、连一

南京大学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是南京地区爱国学生运动的中坚力量。

1982年正值南京大学成立八十周年之际,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南京大学全体师生筹资建造了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底座为正方形,碑身正面写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身后面刻有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参加革命而牺牲的谢远定等21位烈士的简历。

百廿相传,薪火不灭,新时代南大青年更应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

 

03:校史博物馆

第五小组:马欢欢、潘同彤、秦瑜非、夏好捷、贺虹莎、高进东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金陵。本次团日活动我们小组选择的打卡地是南大鼓楼校区。与仙林的现代化建筑所给人带来的无限朝气不同,鼓楼校区古朴典雅,意境悠悠,百年的参天大树,锈迹斑斑的铁栅栏,斑驳的二源壁,静谧深沉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南大学子心中的白月光北大楼……鼓楼校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融进了南大的百廿岁月,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南大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

走近校史博物馆,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传承”。校史馆内,南大版“人类群星闪耀时”诉说着不同时代的南大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他们用行动涵养了“宽德养士,至乐成学,吾道在国,与世恒新”的南大精神;校史馆外,新时代南大人传承先辈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光荣传统,在各个行业、各个地方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力争取得更好成绩。时代各有不同,南大精神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南大青年,我们应自觉以南大精神为指引,承先辈志,启新征程

 

仙林路线:强国有我征程路

 

第二小组:金云、刘世梦、杨宏山、朱蕾、张沁园、王珂、卢薇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校园中激起了浓厚的学习热潮,我们小组在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欣然教授的优秀事迹,深刻感悟青年学者的榜样力量,更加坚定了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追求和奋发前进、勇担重任的理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我们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用思想的力量武装头脑,以新的方式方法结合自己所学,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坚定文化自信,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立志将个人奋斗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第三小组:周越、荆钊洋、贾一帆、崔振宇

袁辉校友十年如一日在祖国的大山深处支教,无怨无悔,将青春奉献给教育事业,让梦想的力量感染每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作为新时代南大青年,我们要向袁辉校友学习,努力学习,提升精神境界,锻造自身修养,做一个纯粹的人、摆脱低级趣味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去基层建功、到一线立业,在时代的潮头前展现南大智慧和南大担当,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第六小组:王化禹、王付东、管超、佘佳豪

2022610日,我们小组打卡仙林校区二源广场,在寻访学习线路中感悟颇多。在南京大学120年砥砺奋进的历程中,奔腾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1949年夏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决定在上海、南京、苏南、皖南各地大量吸收知识青年入伍,补充西南地区干部的不足。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及两校附中共440名青年学生放弃城市学习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来到西南边陲,扎根西南、建设西南,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真正的“西部志愿者”,为民族奔走呼号,为国家投笔从戎。诚朴奠基未来,励学成就卓越。二源广场将继续矗立于这片深厚沃土,见证新时代莘莘学子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坚持国家至上、人民为先,永远坚守矢志不渝的追求,努力在党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书写不负时代的雄伟华章。

 

第七小组:丛政、柴姝、陈觅衡、陈宝琪、邓雯婷、冯名瑶

今年是建团100周年,也是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作为南大人,既要关注百年团史中南大人的光辉事迹,还要注重青年精神的延续传承。新中国成立后,曾联松在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中,设计出五星红旗。今天,一批又一批南大学子勇担国家民族的使命。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工程系主任曹汛说:“南京大学的校训就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南大学子也必须要有‘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的情怀。现在要建立‘第一个南大’,那就要有一流学校的担当。”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欣然走过了三段路:科学探索之路,坚定的热爱与信念;青年使命之路,报效祖国育人耕耘;榜样传承之路,传递青年榜样力量。南京大学历史学系2007级校友袁辉走过十年支教路,甘当学海领路人。十年难凉热血,袁辉学长秉承南大校训,将青春播撒在祖国教育事业的建设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新时代团员青年,我们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桥梁作用,激发青年的创新能力,在团学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在此次团日活动中,我们小组通过学习南大青年榜样的优秀事迹,深刻意识到南大青年不忘初心、反哺社会,努力践行南大校训精神,让青春在祖国大地上、为人民服务中绽放绚丽之花,愿他日南京大学以我们为荣!

本次活动在支部全体成员重温入团誓词中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大力秉承“宽德养士,至乐成学,吾道在国,与世恒新”的新时代南大精神,始终把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青春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编| 王化禹 黄梦茜 丛  政

美编| 金云

 图片、视频|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生第二党(团)支部

 责编| 王世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