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乐向南·音满彝乡”——南京大学艺术团走进双柏

发布于 2023-08-21点击数:622

2023年7月22日至29日,南京大学艺术团7名团员在指导老师陈倩的带领下,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开展“奋乐向南·音满彝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为期7天的活动中,南京大学艺术团先后为双柏县4所中小学500余名学生带去了4堂讲演结合、妙趣横生的音乐课。课程介绍了小提琴、长笛、琵琶等乐器,让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并通过经典曲目与流行音乐的轮番演奏,用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热情,让同学们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艺术魅力,厚植家国情怀。

7月23日和24日,艺术团同学跟随实践团队在双柏县进行调研活动,实地了解当地中小学生对音乐、乐器和曲目的喜好情况,并与正在查姆小学开展短期支教的团队进行对接,确认演出场地、设施、观演人数等。在调研结束后,艺术团成员复盘总结,结合查姆小学学生喜好和场地情况,打造更有特色、更适合当地学生的互动音乐课程。



经过打磨,艺术团最终选定9首兼顾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的曲目作为互动音乐课展示曲目。包括小提琴独奏《丰收渔歌》、长笛独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琵琶独奏《十面埋伏》、小提琴齐奏《同一首歌》、小提琴重奏《卡农》、小提琴长笛重奏《自由探戈》、小提琴琵琶重奏《茉莉花》,乐器齐奏《孤勇者》、《我的祖国》。



7月25日,艺术团赴查姆小学开展了2堂互动音乐课程。在为三年级同学授课过程中,艺术团成员重点为学生们介绍了中西乐器的特点和不同的演奏方式,在《孤勇者》曲目演奏过程中,同学们深受感染,共同高声歌唱。为让更多师生感受音乐的力量,在与学校领导讨论后,第二节互动课程在查姆小学教学楼大厅开展,在微风徐徐中,查姆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小提琴曲目《丰收渔歌》中体悟丰收的喜悦,在长笛曲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感受新疆塔吉克民族的热情,在琵琶曲目《十面埋伏》的匆促音调中穿越时空,感受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课程讲演交替,同学们除了欣赏之外,也可以在《如愿》、《同一首歌》等耳熟能详的曲目中一展歌喉,课程在激荡人心的合唱《我的祖国》的歌声中圆满结束,并收获了当地教育局领导和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7月26日清晨,艺术团和实践团队驱车三小时前往鄂嘉中心学校。在学校礼堂中,艺术团为鄂嘉中心学校近100名小学生开展活动音乐课。课程在愉快的互动和动人的演奏中有序进行,乐声交织着歌声,诉说着鄂嘉中心学校的学生和艺术团成员对音乐的热情和对祖国的热爱。



7月27日,艺术团在妥甸中学开展最后一堂互动音乐课程,艺术团根据学生年级情况,将课程内容及时调整,为妥甸中学初一学生带去了一场生动演绎的音乐课程,重点讲述了乐器的历史、发声原理和曲目的背景。学生们在《同一首歌》的悠扬乐声中回望亚运会“团结、友谊、进步”的精神,在古典曲调《卡农》中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在江苏传统民乐《茉莉花》中体会至柔至美的江南风情。在课程的最后,中西乐器合奏《我的祖国》,艺术团成员铿锵有力的奏出对祖国深厚浓烈的热爱,妥甸中学学生们也深受感染,共同和声高唱,在激昂的歌声和乐声中结束了本堂课程,为“奋乐向南·乐满彝乡”南京大学艺术团走进双柏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奋乐向南·乐满彝乡”南京大学艺术团走进双柏活动作为南京大学艺术团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将乐器带进双柏,将演出搬进课堂,讲演结合的形式也可以让同学们用更轻松活泼的方式了解高雅艺术。在本次活动中,南京大学艺术团带领双柏学子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特色,品味经典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感受流行音乐与高雅艺术的结合,在丰富当地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培育学生深厚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进一步促进当地学生全面发展。

 

文编 | 朱怿、杨煜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