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南京大学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结表彰会在仙林校区举行。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孙冶东、科技处处长李满春、学生工作处处长刘源、科技产业党委书记陆江兵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个人和团队颁发证书和奖金,各院系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辅导员,以及全校热衷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同学参加了总结表彰会。会议由校团委书记葛俊杰主持。
据了解,在本届“挑战杯”竞赛中,我校参赛的两件作品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二等奖作品同时摘得“交叉创新奖”一等奖(最高奖,全国仅20个),这也是我校自2005年第九届“挑战杯”竞赛以来再次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为表彰先进,学校授予李满春、程亮、于涛等老师“南京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授予王美程、钟礼山、阮田、李爽等同学“南京大学‘创新英才’奖”,并为两支优秀创新团队颁发了奖金。
孙冶东校长助理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校在本届“挑战杯”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对获奖团队和个人表示祝贺。他指出,“挑战杯”特别是“大挑”成绩已经成为检验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直接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也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有效载体。面对与兄弟高校之间的差距,孙校长助理深刻剖析了当前我校对“挑战杯”认识误区,如将“挑战杯”看成仅仅是科技发明制作的竞赛,是极少数科研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可以参与的活动等等,从而造成全校师生的参与度不高。他强调,学校刚刚成立了由教务、人事、学工、财务、团委等多部门参与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第二阶段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程的协同改革,“挑战杯”将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他相信,基于学校的顶层设计、能动性调动和政策研究,大家从现在做起,真抓实干,通过在组织保障、政策配套、力度投入、氛围营造、工作研究等方面狠下功夫,一定能踏上“挑战杯”振兴之路。
总结表彰会上还进行了个人与团队的经验分享和作品演示,全面展示了“挑战杯”科创成果和精彩片段。李满春教授和王美程同学也分别代表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做了精彩发言。
据介绍,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策划、组织、指导和支持功能,会上还宣布成立南京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学生科协将通过广泛组织精品科技活动,举办高水平赛事,挖掘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项目,营造良好的学术科技氛围。
(李昱呈/文 曲直 宋婉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