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自2009-2010学年全面实施“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并提出了“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这一宏伟目标。环境学院在此号召下积极响应,于3月14日在环科楼召开导学制介绍大会,对2012级本科生尝试实施本科生导学制。这一制度目的在于增强学院老师和学生们的联系,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促进本科教学新发展。参加本次大会的有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孙冶东老师,党委副书记刘建萍老师,教学院长杨柳燕老师,及本科生辅导员王曦曦老师和余洋老师。
首先,负责本科教学工作的杨院长以一个轻松的提问方式开始了本次大会的讨论:这半年来,你对于大学生活了解多少?在大家的踊跃参与中,发现彼此都对大学生活以及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对于未来前进方向依然迷惘。为了解决大家心中的疑惑,杨院长简单介绍了一下本校新颖的“三三制”教学体制改革。虽然大家都早有耳闻,但杨院长深入浅出的介绍让同学们对自己未来可能接受到的教育流程更为明确:如“三三制”分为大类培养(大一)、专业阶段(大二至大三上学期)、个性化培养(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三个阶段,为了有着不同追求的同学提供了大量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方向。他同时向同学们提出了将来应用已学知识、创造新知识、回馈社会的期望,以及南京大学培养国家精英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建设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目标。这也让在座的同学对于自身发展有了更好的定位,对于未来的前景规划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接下来,孙书记为同学们解决了大家比较关心的“导学制”的相关问题。孙书记以本科培养的三大任务开启了此次讲话,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同时强调了大学中人才培养对于其提升学生定位的重要性。鉴于环境科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多由外院老师授课,这减少了同学们与本院系老师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为了提供一个可以让学生与教授交流思想的平台,“导学制”应运而生。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孙书记也让我们认识到导学制对于“传道”、“解惑”的重要性。同时,他还为同学们解释了两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一是我们学校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到底处于怎样的地位?他拿本次教育部最新的学科评估结果向我们指出,我们环境科学学院排在全国前三,这就意味着我们学院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更证明了环境科学的发展速度之快和发展前景之广阔,鼓舞了大家的士气。二是本次“导学制”的实行关键是我们是否有足够多的教授来与同学交流呢?他告诉我们,环境学院有45名优秀的教授,他们或是留学多年回国,或是已取得多个研究成果,或是被社会和国家所认可,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利用这样的机会。孙书记的讲话结束,同学们心中对于“导学制”的疑惑得到了解决,纷纷对之充满期待。
最后,刘书记对于“导学制”的执行作了具体的介绍。她首先指出,我们2012级是“导学制”实行的第一届,是我院为了推动本科教学的重要改革之一,希望同学们利用好本次难得的机会。其次,她对于具体的人数安排和交流形式问题等作了详尽的介绍。同时,她还说,选择了自己的导师,不仅仅是选择了教授一个人,而是选择了教授所带领的整个团队,也要把自己当作这个团队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其中,推动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了解。然后,她带领大家了解了四个专业的导师,比如教授姓名、经历、主要研究方向等等,让我们对于未来教授的选择有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导学制”解释清楚后,刘书记又对本科专业分配做了指导,提醒大家对于未来所选择的四个专业方向和自身情况要提前考虑。她点明了自我认知、能力、兴趣三个方面与专业选择间的关系,同时又向大家简单介绍了08、09两届不同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让同学们对自己要选择的道路有一个初步的估计。她强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同时更要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最后,大家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本次大会,大家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对于即将实行的“导学制”充满期待,对未来专业选择方向也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同时又充满着多种迷茫与不确定,在面对着人生岔路时,能有人在前方点着灯指引,便是莫大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