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 刘晶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为我们共青团工作者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校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生力军,必须矢志永久奋斗、勇担责任使命。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期冀以及建设“第一个南大”的使命任务,共青团工作应在凝聚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方面更下功夫,真正做到“到青年身边,在青年心中”,建设“思想性、学习型、专业化、青年爱”的新时代高校共青团。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要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责,带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精神,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优势,努力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着力发挥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等方面的协同育人效应,把个人成长成才与践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在青年心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践行高校共青团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使命,引导马院青年学子用好学术研究、理论阐释和政策宣讲“三支笔”,用学术讲政治、育新人。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一个南大”建设目标,我认为我校和我院共青团工作可以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在学校共青团工作层面:一是聚焦“大思政”育人格局,增进共青团工作与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互融互通,从而把全校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工作做“活”做“细”;二是构筑师生“连心桥”沟通机制,通过常态化“书记午餐会”、“校长下午茶”等师生交流活动,全体学生自愿报名,鼓励同学们在交流中说真话、道真情,拓宽双向互动渠道,真实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三是助力研究生“高质量”培养工作,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与责任担当。
在学院共青团工作层面:一是找准思政切入点,筑牢青年理想信念的“压舱石”,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促进思想引领与专业发展、社会服务有机融合,让团组织育人工作见实效;二是激活工作关键点,把稳团组织建设的“定盘星”,着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群众带头作用强的团学干部队伍,细致入微做好基层团支部团员的思想引领与服务工作;三是把握现实结合点,搭建青年理论实践的“助推器”,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让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帮助青年在学思践悟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提高本领、增长才干。
春风化雨润无声,思想引领浸心灵。作为一名新时代共青团干部,定将坚守育人初心,有效整合资源、搭建育人平台、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做好凝聚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共青团工作,以四力并举到青年身边,促三全育人在青年心中,让立德树人“走心、贴心、暖心”,用爱心浇灌青春之花,助力学生成长成才。